烽火中的援助(4) | 南僑機工:用青春鋪就抗戰(zhàn)生命線
今年4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馬來西亞媒體發(fā)表的署名文章指出:“80多年前,馬來西亞南僑機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關(guān)鍵時刻奔赴云南,幫助打通滇緬公路這條生命線?!?/p>
1939年,來自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地的3200余名南洋華僑,響應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號召,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分9批抵達昆明支援抗戰(zhàn)。這個特殊的華僑群體,被稱為南僑機工。
滇緬公路物資運輸車輛
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重要港口和對外交通要道基本淪陷。1938年,新修建的從中國昆明到緬甸臘戌的滇緬公路,成為當時中國和外部聯(lián)系的唯一國際通道。這條緊急搶修的戰(zhàn)時“生命線”,急缺大批技術(shù)嫻熟的司機與機修人員。
滇緬公路路線圖
1939年2月,愛國僑領陳嘉庚發(fā)布通告,號召華僑中的年輕司機和技工回國抗戰(zhàn),要求包括能駕駛大型貨運汽車的司機或修理工、年齡在20至40歲之間、識得中文等。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通告(第六號)》
半年內(nèi),來自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地的3200余名司機、修理工、工程師、大學生等響應號召,前后分9批回到國內(nèi),成為滇緬公路上運輸物資的中堅力量。
征募汽車駕駛等人員回國服務登記表
高級技術(shù)人才王文松原籍海南萬寧縣,早年在新加坡任工程師。1939年3月,他告別妻兒,攜帶全套修理工具和機器回國,帶領一隊南僑機工前往位于緬甸仰光的汽車修理廠,裝配了大批汽車。緬甸淪陷后,他被任命為第八修理廠廠長,搶修軍運車輛。1943年,他因車禍不幸殉職。
王文松
馬來西亞的一名教員白雪嬌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她背著父母辭掉工作,化名施夏圭,加入南僑機工隊伍,成為五名女性機工的一員。1939年5月19日,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刊登了《白雪嬌給父母的告別書》:“家是我所戀的,雙親弟妹是我所愛的,但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所懷念熱愛的。所以雖然幾次的猶豫躊躇,到底我是懷著悲傷的情緒,含著辛酸的眼淚踏上征途了?!?/p>
白雪嬌大學畢業(yè)照
馬來西亞華僑青年鄭天賜自家開設修理廠,他將自家修車工具帶回祖國,編入西南運輸處第14大隊;蔡漢良心系祖國,在南洋從事極其危險的情報工作;馬來西亞華僑女青年李月美女扮男裝,和18歲的弟弟李錦榮一起報名回國參戰(zhàn)……當時,在南僑機工中流行著一句口號“華僑統(tǒng)統(tǒng)有”,意思是為了抵御日軍侵略,華僑走到了一起。
他們?yōu)榭箲?zhàn)做出什么貢獻?
南僑機工在昆明經(jīng)過短暫的軍訓,便投入到抗戰(zhàn)運輸工作中。他們的主戰(zhàn)場是滇緬公路,武器就是手中的方向盤。
南僑機工駕駛貨車行駛在滇緬公路上
在全長1146公里的滇緬公路上,南僑機工日夜兼程搶運抗戰(zhàn)急需物資。他們要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橫斷山脈、高黎貢山,橫穿怒江、瀾滄江和漾濞江等激流險灘,公路兩旁常常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在如此險惡的條件下,近3200名南僑機工和6000多名國內(nèi)卡車司機、機修人員一起,日夜不停輸送抗日物資。據(jù)統(tǒng)計,1939年至1942年間,滇緬公路共搶運約50萬噸軍需物資、15000多輛汽車及其它無法統(tǒng)計的各類物資。
他們面臨怎樣的危險?
當時,南僑機工不僅肩負著急難險重的運輸任務,還要面臨惡劣的道路環(huán)境、日軍飛機狂轟濫炸、瘧疾等疾病帶來的生命威脅。據(jù)統(tǒng)計,有1000多名南僑機工獻出寶貴的生命,平均每公里犧牲一人。
1000多名南僑機工為國捐軀
滇緬公路路況極差,鋪設的是碎石路,一部新卡車在南洋正??尚旭偽辶辏诘峋捁飞现荒芘芪辶鶄€月。雨季時路面濕滑,稍有不慎就會車毀人亡。南僑機工許海星在日記中寫道:“在這段路時時都可以看見翻車,我們在這段路40多公里中看見了4輛車翻了下去?!?/p>
1942年5月,為了阻止日軍進攻,滇緬公路上的咽喉——惠通橋被爆破,滇緬公路中斷,南僑機工解散。他們當中有約千人留在云南。
我們?nèi)绾渭o念他們?
在眾多有識之士的推動下,南僑機工的歷史逐漸走入大眾視野。198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為紀念南僑機工,在昆明建成全國首座南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碑文上寫道:“三千余南僑機工,以自己的生命、鮮血和汗水,在華僑愛國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也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p>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和愛國僑領陳嘉庚雕塑
2017年,南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公園在云南德宏畹町開館,這是中國首個以南僑機工歸國抗戰(zhàn)為主題的紀念館。
2018年,云南省檔案館館藏的“南僑機工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亞太地區(qū)名錄》。今年5月14日,位于馬來西亞馬中友誼公園中的南僑機工紀念亭竣工。這些跨越山海的文化符號,既是中馬友誼的見證,更是對反法西斯共同記憶的守護。
史料來源:云南新聞網(wǎng)《八十年后,我們?yōu)楹稳匀蛔穼ぁ澳蟽S機工”的傳奇?》;云南日報《跨越山海的紀念,讓南僑機工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