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當時在南京(8)| “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
他是丹麥人貝恩哈爾·阿爾普·辛德貝格,1937年12月初,他立下“生死狀”,“逆行”南京來到江南水泥廠,與德國同事卡爾·京特等人建立了難民區(qū)。106天里,他投入人道主義救援,懸掛巨幅丹麥國旗庇護難民,又在難民區(qū)內設立小型醫(yī)院,給傷者免費治療。他經(jīng)常駕車往返城內外運送食物和藥品,為難民遞送請愿信,還用相機拍下日軍屠殺后的慘狀。
今天是辛德貝格的誕辰,“他們當時在南京”系列人物專題報道,為您講述辛德貝格的故事,共同緬懷這位丹麥英雄。
辛德貝格
生于童話王國,戰(zhàn)時簽下“生死狀”來到南京
辛波(1911-1983年),他的姓名今譯貝恩哈爾·阿爾普·辛德貝格,生于丹麥奧胡斯。八一三事變后,辛德貝格在上海租界萬國軍團服役,同時成為英國《每日電訊報》戰(zhàn)地記者菲利普·彭布魯克·史蒂芬的助手,負責開車和攝影。
他駕駛著史蒂芬乳白色的克萊斯勒敞篷轎車,在此起彼伏的炮火聲中穿梭于上海的各個戰(zhàn)場及大小街巷。他把車開進稻田,抄近路去戰(zhàn)壕。他們站在高處,拍閘北、浦東的大火,拍法租界外難民人頭攢動的照片。他們抵近采訪,拍侵犯龍華的日軍,拍中方陣地的防空射擊,拍四行倉庫……
史蒂芬被日軍打死后,辛德貝格應丹麥F.L.史密斯公司之聘,來南京戰(zhàn)地看護該公司售給江南水泥廠的、尚有兩成貨款未付的設備。
辛德貝格簽下了“生死狀”:“我特此同意志愿前往南京附近的棲霞山水泥廠,戰(zhàn)時停留期間,風險自擔”。在契約末處,他鄭重地寫道:“假使我死亡,這錢(薪水)通過丹麥總領館支付給我的雙親?!?/p>
1937年12月2日,京特、辛德貝格和日語翻譯顏景和、英語翻譯李玉麟一道,從上海出發(fā),趕到南京棲霞山東麓。在大量難民涌來的時候,原本保護江南水泥廠的京特、辛德貝格等人,主動擔負起人道救助工作。
江南水泥廠難民收容所內的難民
懸掛巨幅丹麥國旗保護難民
在紫金山附近,一些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平民被要求排成3列,日軍用機槍瘋狂掃射,隨后在死人堆上澆液體燃料,點火焚燒。農(nóng)民的小孩沒有脫帽給日本兵敬禮,被日軍用槍托打死……
抵達江南水泥廠后,辛德貝格每天都在聽聞類似的事情。
1937年12月9日,中日雙方的軍隊正在棲霞山附近戰(zhàn)斗,日軍飛機扔下多枚炸彈,其中一枚在水泥廠附近爆炸。工廠的玻璃被震碎。 那一天,棲霞陷落,日本士兵最終忌憚兩面巨大的德國和丹麥國旗,并未進入江南水泥廠內。
這一次,辛德貝格和京特作出決定,秘密庇護和遣送前來避難的中國軍人,公開在工廠南北大門外邊收容難民,用丹麥國旗,來拯救別人。 很快,來自四面八方的難民先后涌進了這座倚在山腳下的江南水泥廠難民區(qū)。
辛德貝格在江南水泥廠難民區(qū)
顏景和寫給江南水泥公司董事會的報告里提到,京特和辛德貝格面對這群每日都來“參觀”的日本士兵,“殷殷招待,相與周旋”。
為了保護難民,辛德貝格一次次賄賂日本軍官,又和京特一次次扛著各自的國旗從辦公室跑到難民區(qū)門口,到后來一些日本兵見了辛德貝格,敬個禮就往回走了。
后來,還有不少難民記得,那個黃頭發(fā)、白皮膚、藍眼睛、個頭跟中國人差不多的“丹國辛先生”的樣子。辛德貝格揮舞著丹麥十字旗,攆走了日本人,一群孩子就在后面拍手,沖著日本士兵背影喊:“死走!死走!”
另外,辛德貝格和京特等人還在江南水泥廠設立了小醫(yī)院和急診室,救助受傷的難民。1938年3月上旬,辛德貝格還開車進城,把鼓樓醫(yī)院的外科醫(yī)生威爾遜,接到江南水泥廠和棲霞寺,給難民們看病和手術。
京特負責尋找附近的中醫(yī),辛德貝格負責尋找醫(yī)藥用品。辛德貝格賄賂守城士兵,從鼓樓醫(yī)院帶走若干藥物、繃帶。后來,他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每次要去南京城時,都事先半路邀請一名日本士兵同乘,過崗哨會容易許多。
“我父親白啟林被日本兵砍傷后,就是江南水泥廠的外國人給他治好的,還沒有收錢?!?009年4月,南京麒麟街道晨光村村民白大洲在江南水泥廠回憶當年情況時說。
轉遞呈文,冒險記錄
難民們信任辛德貝格和京特。他們將呈文《以人類的名義致所有與此有關的人》遞交到了辛德貝格和京特的手中,希望他們把難民們救出虎口。
1938年元宵節(jié)后,辛德貝格又從南京城接來了馬吉牧師到江南水泥廠考察。召集難民代表們講了各村的情況,并回答了馬吉提出的問題。這一次,馬吉還收到了畢德和等4位難民代表遞交的另一份呈文,血淚控訴了日軍的暴行。最終,兩份呈文送到了德國駐華大使館南京辦事處,1938年2月26日作為該辦事處南京第21號報告的附件,發(fā)至德國。
當時,江南水泥廠的員工和難民,都佩服辛德貝格“膽子大,開車在外面跑,看到什么就拍”。
“全是(記錄)日本人暴行的照片,辛波(辛德貝格)拍的?!碑斈甑男‰y民,后擔任過江南水泥廠工會副主席的王振庭,還記得在工廠俱樂部沙發(fā)前的茶幾肚里,見到過一本相冊,“有兩幅印象比較深:中國士兵被日本人殺害在水塘,塘中浮有斗篷(斗笠);被打死的小孩”。
辛德貝格在農(nóng)村水塘邊拍攝的浮有斗篷的照片(奧萊·辛德貝格、瑪麗安 提供)
這些照片,是辛德貝格冒著生命危險,用鏡頭記錄的日軍暴行,是鐵的事實。他把它們從南京帶到上海,從上海帶到丹麥,又從丹麥帶到美國。
在日內瓦放映影片揭露侵略者暴行
1938年3月,辛德貝格在日軍的逼迫下離開了南京。難民們?yōu)榱烁兄x他,繡了一塊“見義勇為”的絲綢橫幅作為感謝與紀念。
1938年6月,辛德貝格應駐日內瓦的中國代表團之邀前往日內瓦。6月3日晚,國際聯(lián)盟成員國的代表、各國記者等約100人齊聚位于日內瓦的中國國際圖書館,辛德貝格當眾放映了馬吉拍攝的記錄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影片。
放映前,他堅定地請婦女和兒童離開這個場所,因為這部電影很殘酷。影片中有10多個鏡頭就攝于江南水泥廠及其附近,實際上,這是辛德貝格向國際社會講述了他們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用電影鏡頭客觀揭露了日軍令人發(fā)指的暴行。
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玫瑰
因為被舅舅的經(jīng)歷深深打動,辛德貝格的外甥女瑪麗安,請丹麥當?shù)氐膱@藝師,歷經(jīng)4年時間,培育出一種艷麗的黃玫瑰,并將其命名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她說:“在丹麥文化里,黃色代表勇氣,而且黃顏色的玫瑰是很難培育出來的,我想這也正如我的舅舅——勇敢,獨特?!?/p>
2014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手捧黃玫瑰,參觀紀念館。2018年12月,辛德貝格的外甥女瑪麗安夫婦應邀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并從丹麥特地帶來了辛德貝格黃玫瑰。
辛德貝格的外甥女瑪麗安夫婦應邀參加2018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南京人民一直以來都沒有忘記辛德貝格和京特等人。在《中國青年報》的支持下,記者戴袁支通過10年艱難的調查研究,比較完整再現(xiàn)了這段歷史,并將辛德貝格的事跡搬進了紀念館的展廳。
2019年8月,南京和奧胡斯以雙城展的形式舉辦了紀念辛德貝格的專題展——《辛德貝格:丹麥的“南京英雄”》。
80多年來,辛德貝格已成為中丹友誼的代表性人物,得到中丹兩國的共同贊賞。如今,辛德貝格黃玫瑰又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玫瑰花圃盛開,愿歷史的溫度長存,和平的芬芳永在!